英國古董的分期
由 WATANABETAIGA 發布

時代區分是什麼?
時代區分是指將古董品依照各自的製造年份分成不同時代時所使用的詞彙。
英國的時代區分是以當時統治該時代的國王名字命名。
由於時代背景及當時國王的喜好會大幅反映在作品上,因此各時代的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英國古董的時代風格中,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
1. 喬治時代 / Georgian(1714-1811)
2. 攝政時代 / Regency(1811-1837)
3. 維多利亞時代 / Victorian(1837-1901)
4. 愛德華時代 / Edwardian(1901-1918)
比這更早的「巴洛克」或「都鐸」時代也存在,但存世的古董品較少,且本店幾乎不經營,因此此處省略。
1. 喬治時代(1714-1811)
1714年史都華王朝斷絕,從德國迎來喬治一世即位為國王。
之後連續四代國王皆名為「喬治」,因此此時代被稱為「喬治時代」。
不過1811-1837年間喬治四世時期風格有明顯差異,通常會被歸為後述的「攝政時代」。
此時期的歐洲正進入近代化,尤其英國因工業革命、貿易及殖民地統治而取得顯著發展。
透過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引進的茶葉與瓷器,使得英國的瓷器產業如Wedgwood大幅成長。
銀器技術也因17世紀逃離法國的胡格諾派(加爾文派)工匠而大幅提升。
玻璃工藝則從以往的威尼斯玻璃轉向英國發明的水晶玻璃發展。
此時代的英國在藝術方面仍落後於法國、義大利等歐陸國家,但逐漸確立了具有英國特色的風格基礎。
2. 攝政時代(1811-1837)
攝政時代意指「攝政」,因1811年喬治三世因病無法履行國王職務,由後來的喬治四世攝政王於1811-1820年間代理統治而得名。雖有多種劃分方式,此處將喬治四世時代1820-1830年及其弟弟威廉四世1830-1837年也納入「攝政時代」。
喬治四世以揮霍無度聞名,不僅耗盡王室財產,還背負龐大債務。
他從攝政時代起即以建築與藝術的贊助人身份花費巨資,諷刺的是這促進了英國文化的重大發展。
當時建築、家具及裝飾品極盡奢華且洗練,其美感獲得普遍認可。
3.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
維多利亞女王於1837年18歲即位,直到1901年逝世,長達63年擔任英國君主。
此時期英國在全球擴展殖民地,迎來繁榮巔峰。
由於攝政時代過度奢華引發民眾反感,維多利亞時代偏好嚴謹誠實的風格。
維多利亞女王於1840年與阿爾伯特親王結婚,育有9名子女,建立幸福家庭,但1861年最愛的阿爾伯特親王逝世後,她守喪40年,公開場合皆穿黑衣。
有時會將1870年前稱為維多利亞早期,1871年後稱為維多利亞晚期。
維多利亞早期流行回顧中世哥德式的哥德復興及模仿希臘羅馬時代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風格多裝飾華麗。
維多利亞晚期則因工業革命興起的中產階級崛起,大量生產使室內裝潢與工藝品普及,風格較簡潔實用。
由於維多利亞女王守喪,晚期風格較早期克制裝飾,設計更為簡單易用。
大量生產使得此時期古董較易取得,且設計多樣,是英國古董的代表時代。
4. 愛德華時代(1901-1918)
指維多利亞女王逝世後,1901年即位的愛德華七世時代。
古董界通常將此時代延伸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18年左右。
維多利亞晚期因女王守喪而帶有沉重氛圍,愛德華時代則轉為明亮休閒的形象。
工業化與大量生產進一步發展,生活中出現更多簡潔易用的設計,也誕生了工業設計風格。
與此相反,反對過度工業化與大量生產的威廉·莫里斯所發起的「工藝美術運動」也在此時盛行。
總結
時代區分是依據當時歷史背景大致劃分,並非所有物品皆符合該時代風格,但了解這些歷史脈絡能加深對古董的理解。
除了時代區分外,還有依據「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等設計風格的分類,相關內容將另文介紹。